李丹, 男,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工作, 研究方向包括数据中心网络、网络智能和网络安全。在ACM SIGCOMM、USENIX NSDI、USENIX Security、ISOC NDSS 等著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。获得中国授权专利40余项、美国授权专利10项。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华为、中兴、新华三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京东、中国移动等公司产品,被中央电视台、湖南卫视、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。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973计划(青年科学家专题)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。担任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网络空间安全治理”专项专家组副组长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”专家组成员。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、 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。
2024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。

陈全,男,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系统、计算机体系结构、云计算。致力于解决云原生计算系统软件面临的资源高度竞争、运行依赖复杂、扩展决策滞后的问题,探索了一条“协作式封装→去中心触发→先验预扩展”的全新思路。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。研制的软件工具在阿里、联想、华为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。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重点项目。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期刊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,担任Parallel Computing、JCST、FCS编委及青年编委。曾获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青年科技奖、阿里青橙奖。研究成果曾获CCF技术发明一等奖(排名第1)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(排名第5)。
2024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。

彭鑫,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智能化开发、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、泛在计算软件系统、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等。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杰出会员、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、开源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,《Journal of Software: Evolution and Process》联合主编(Co-Editor),《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》、《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》、《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》、《软件学报》等期刊编委。曾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,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。多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、ICSM最佳论文奖、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、IEEE TCSE杰出论文奖等奖项。曾担任2022年与2023年CCF中国软件大会(ChinaSoft)组织委员会主席、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。
2024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。

窦文生,男,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软件工程、可信软件等方面的研究,长期聚焦于研究数据库系统、分布式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分析、测试与验证技术,在复杂软件的测试空间探索、执行正确性判定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。在ICSE、FSE、ASE、ISSTA、VLDB、EuroSys、TSE等领域内重要会议与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,获得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(FSE 2018)、软件学报高影响力论文奖等奖项。所研制的软件质量保障工具应用于达梦、华为、阿里、浪潮、金山等企业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、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骨干、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学者,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、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等奖项。
2024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。